首页 / 百度云电影 / 海的尽头是草原链接最新1080p蓝光下载

海的尽头是草原链接最新1080p蓝光下载

海的尽头是草原链接最新1080p蓝光下载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5CGo71ECuOYtj6hyMjBvMzX

《海的尽头是草原》向观众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牵绊、缘分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是由尔冬升导演执导,陈宝国、马苏、阿云嘎领衔主演的精品力作。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该片一经上映,就引发了观众广泛的热议与关注,大家纷纷表示:看时暖心催泪,看后难以忘怀。

起初,看到影片名时,我一度认为这是一部文艺片,细细观赏之后,才明白这是一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人生救赎,更是一场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爱的迁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身处草原腹地的内蒙人民,挺身而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在自己也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秉承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南方孤儿接到了大西北的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从此,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温情动人的场面。

影片一开始,就以陈宝国饰演的上海哥哥杜思瀚赶赴内蒙寻找妹妹为主线,结合回忆倒叙的方式,向观众交代了小主人公杜思珩被遗弃的始末。
上海孤儿院的门口,一位母亲俯下身子对女儿说:“你先去里面等妈妈,妈妈带哥哥去看病,一会儿就来接你。”小女孩听话地点了点头,朝着孤儿院走去,自此,她的母亲和哥哥,再也没有回来,小女孩这才明白,自己被妈妈和哥哥,抛弃了。而她与草原母亲萨仁娜也就此有了难舍难分的缘分与羁绊。
杜思珩跟随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坐上了火车,从上海迁到内蒙。在这个草原上临时建起的育婴院中,她就像一只倔强的小兽,手里紧拽着一块小毛巾,倔强地抵抗着所有人的关心,仿佛要与被抛弃的孩子们划清界限,似乎这样自己也就不是被抛弃的那一个了。幸好这时,她冰冷的世界里,照进了一道光——保育员萨仁娜。萨仁娜很快就注意到了杜思珩的脆弱,当她发烧时,心疼地为她守夜;当她闹脾气时,耐心地追着喂饭,帮她驱走了连日不散的阴霾。如果对杜思珩无微不至的照顾,是萨仁娜与小女孩缘分的开始,那当她大喊着“我选她”时,则意味着小女孩内心的坚冰早已被萨仁娜融化。牧民们向来重视缘分,他们相信“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眼,就有了一生的缘分”,所以大家约定只有孩子喜欢你,你才可以带回家。帐外,一位老牧民拦住杜思珩,想让她做自己的孙女。小女孩挣扎着反抗,直到萨仁娜走出来,她仿佛看到了救星,小跑着冲向萨仁娜,大喊着:“我已经选她了!我选的是她。”

那一刻,萨仁娜露出了欣喜无比的笑容——她有女儿了!
整个影片虽然没有为萨仁娜这一淳朴的牧民母亲铺设强大的、传统意义上的母爱,但导演就是在角色与角色的互动上、冲突中、细节里,埋下了那如春风般宽容又温暖的母爱。例如萨仁娜在昏黄的灯光下,不停翻看汉语小册子,只为能与杜思珩好好沟通;又如发现杜思珩尿床时的温柔体谅、在杜思珩碗里多加几块珍贵的奶豆腐;再如注意到杜思珩的羞涩,尊重她的习惯,为她耐心搭建厕所。更是在杜思珩带着家里干粮出逃时,不会责怪,反而对那木汗千叮万嘱,如果她一定要回上海,那就护送她回去。或许杜思珩永远不理解生母为什么会如此残忍地抛弃她,或许她永远不认为草原是她的家,但导演通过萨仁娜细致入微的母爱,告诉了杜思珩,只要她愿意回头,她会发现有个怀抱会永远为她敞开。
第一次是星空下的闲聊。伊德尔刚休假回来,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地吃饭。思珩没有去,她蹲在帐篷外面,小小的一个身影。伊德尔出去喊她吃饭,她倔强地说不饿,用冷漠来缓解对这个“新爸爸”的陌生。于是他顺势留下来,陪她看星星,送她指南针,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第二次的交流发生在他们一家拜访敖其尔爷爷之后,伊德尔讲述了他与敖其尔爷爷的渊源,告诉小思珩:“即便大自然对我们很残酷,我们也要勇敢面对。”这一次,小思珩破天荒地敞开了心扉,告诉伊德尔,自己的爸爸丢下她走了,她都没有哭。而伊德尔却告诉她:“想哭就好好哭,哭完了还得勇敢。”此时辽阔的大草原上,有互相牵绊的一家四口,伊德尔的出现,也仿佛是小思珩迷茫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让这个崭新的蒙汉家庭,凝聚在了一起。
第三次,伊德尔沙尘暴营救女儿。伊德尔有工作临时离开,思珩以为他会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以工作为借口,悄无声息地离去,于是不顾漫天风沙,想要去追回父亲。砂砾如锋利的刀一般,划过她的脸颊,强风吹得她抬不起头来,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好在伊德尔及时赶到。小思珩靠在爸爸的怀里,小声呢喃:“别不要我。”伊德尔无比动容,这个小姑娘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下,害怕的只是他的离开。于是他许下承诺“我永远不会抛弃你。”
第四次,是失去那木汗的愤怒与自责。那木汗意外身亡之后,相对于温柔的萨仁娜,更为理性的伊德尔的感情则显得更为复杂,那木汗作为自己的亲生骨肉,小时候生病烧坏嗓子,他就不在他身边,好不容易长成了一个沉稳懂事的青年,在他再次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作为父亲,依然不在那木汗身边。他愤怒、难过。更是无比自责,在这样巨大的心理冲击下,他还始终隐忍着,
抑制自己不能过分责怪女儿。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永远不抛下思珩。从怜爱、鼓励到动容,再到愤怒、谅解,伊德尔对思珩的感情最终沉淀成了如山的父爱。草原民族的无私、善良、勇敢、大爱,也在此时得到了丰富的渲染。
影片是怎样塑造那木汗这一角色的呢?瘦、高、黝黑,站在那里,整个人灰扑扑的,唯独一双眼睛澄澈明净,像草原上的朗日晴空。
对于杜思珩的到来,他是欢迎的。
当看到母亲把奶豆腐几乎都分给妹妹时,他没有表达不满,眼里满含羡慕。在妹妹打翻满碗的奶豆腐时,他没有责怪,而是迅速地捡起来吃掉了,像是收到了礼物那样惊喜,少年感几乎溢出了整个屏幕。
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少年,却也有饱含霸气的一面。小思珩一个人跑出去,遇到狼群,他策马扬鞭,吹着哨子,赶走狼群。对于小女孩来说,他和他的兄弟们,就像从天而降的英雄,守护着她。后来他们帮思珩找她从不离身的毛巾,对峙群狼的英雄气概与四下搜寻贴身毛巾的细腻温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哥哥对妹妹的爱跃然于观众眼前。
十年后,杜思珩长大了,她与马正元任性地想要回上海,在逃离的路途中,遇到了流沙。他们不幸深陷其中,或许是亲情的牵引,那木汗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交换了妹妹,直到最后将陷在流沙里的杜思珩拽出来,在他临死的那一刻,还在竭尽全力地呼喊着“不要过来”,他在用生命保护从小一起长大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哪怕这个妹妹从小到大还惦念着回到上海。他们,缘于流沙,终于流沙。杜思珩因为一个哥哥失去了家园,也因为另一个哥哥永远留在了草原。而那木汗的死,让杜思珩彻底杜绝了回上海的心思。她决定替那木汗活下去,也终于把草原当做真正的唯一的家了。
影片的最后,杜思珩更名为那木汗,也有了全新的草原的家,上海哥哥杜思瀚也终于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妹妹。当然,最令我动容的,还是当老年额吉听到杜思珩的生母已经离世,然后与“那木汗”一起看向远方,对着天空说:“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养育了同一个女儿,非常感激你,生下如此美丽可爱的孩子,给我机会当她的母亲,终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到时候再把她成长的故事,一一说给你听。”这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整个影片围绕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事件,向观众展示了草原民族的淳朴、善良,一边是血缘关系带来的数十年的日夜思念,一边是汉蒙结合的新家庭长年累月的磨合、背叛、陪伴和守护,导演通过两个家庭在不同时空向观众多方位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牵绊、真正的缘分。这“缘”落在生活点滴中,便是不顾一切的安抚与接纳,是连绵不断的包容与陪伴,更是草原人民春风化雨般的爱与温柔。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