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度云电影 / 三生万物百度云网盘[HD1080p]资源分享

三生万物百度云网盘[HD1080p]资源分享

三生万物百度云网盘[HD1080p]资源分享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N9CcccZccUI4D3YGGNGzU

电影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原来出自这里!

李白的《古风》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庄子原意: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也就是说,作为“一体”的肉体(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只会不断地“变易”,从这个意义上看,“万事良悠悠”,万事万物都不会死亡而永远存在。应该说,李白的理解最符合庄子原意。

三生万物

第二种解释,认为庄周梦蝶的故事是阐述人生如梦的思想。《庄子·齐物论》说:“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就在这段话后面的不远处,庄子讲了这个梦蝶故事。因此,后世不少文人认为这一故事是在阐发人生如梦的道理,如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说:“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异响枯桐。”无著《绝句》说:“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梦蝶长。”马致远在《夜行船》套曲《秋思》中也说:“百年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类似的理解还很多。庄子本人的确具有人生如梦的思想,但就这一故事本身来看,主要是在讲“物化”,把这一故事和人生如梦思想联系在一起,稍有偏差。

形象大于思想。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往往超出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因此,我们还可以从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寻觅出第三种解释——从庄子生存的双重世界这一角度,来索解这一故事的象征意义。“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讲的是他的理想世界,在理想世界里,庄子做到了“坐忘”,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丑陋的现实社会,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讲的是庄子又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之中。关于“蘧蘧然”的意思,成玄英解释说:“蘧蘧:惊动之貌也。”一回到现实,庄子不得不再次过着惊惧不安的生活。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则比较贴切地表现出了《庄子》一书的写作特色:《庄子》时而描写“梦中(理想世界)”的惬意,时而反映“醒后(现实社会)”的苦恼,二者互相纠缠,时相叠加,使读者一时无法分清庄子写得究竟是“梦”还是“觉”。“梦”与“觉”的文字在《庄子》书中相互转换,而作为研究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庄子的“梦”与“觉”较为清晰地“分开”,以便更深入地去理解庄子,从而避免阅读《庄子》时的种种误会。

总之,在偌大的天地和社会之中“不得措一足焉”、“蘧蘧然”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庄子,“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自喻适志与”的则是理想社会中的庄子。于是,庄子在现实生活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世界里都得到了弥补。要想彻底理清庄子双重生存世界产生的根源,应该从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庄子认为,道与气相互配合产生万物,就人来说,人的精神来自大道,而肉体则是由精气构成。所谓精神,在庄子那里含义较为宽泛,它包含了人性、灵魂等等所有带有精神性质的东西;而在人性中,庄子又把它分为天性和人心(我们称之为“染性”)。正是因为庄子把有关人的事物一分为二(神与形,性与心),这就客观上为他的双重生存世界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哲学基础。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庄子双重生存世界的出现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阐释。

“道”是道家哲学中的最高概念。《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已经确定了“道”在万物之上的本源地位,即“道生万物”。但老子在阐述“道生万物”时说得比较含糊,于是问题也就伴随产生,“道”到底是如何产生万物的?毕竟“道”是无形的、不可见的,而万物却是有形的、可以感受到的,一个无形的“道”如何能够产生有形的万物呢?无论是如王弼所说的“有生于无”,还是郭象提出的“独化”理论,似乎都没有具体讲清楚“无”是如何生“有”的。

事实上,老庄在提出“道生万物”的理论之后,又明确提出了“气(物)化万物”的观点——“物形之”,而且也没有认为“道”与“气”两者之间在本源意义上是冲突对立的关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老子》篇幅很短,只有五千多字,没有对这一思想作较为详细的阐释,因而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道生万物”的思想,并对“道”、“气”关系作出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较为明确的阐释。本章重点分析庄子思想中“道”与“气”的关系,并结合出土的道家文献对这一关系作进一步的论证。“道”的本义为道路,《说文》中对“道”的解释是:“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道”本来是指由此及彼的路,不通过某条路,我们就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